第十七周学术报告信息
发布人:系统管理员  发布时间:2017-06-20   浏览次数:11


1.报告题目:传承文化之美 品读中华意象

报告人:张洪涛

报告时间:6月19日13:30——15:00

报告地点:戏剧艺术学院 307室

报告简介:张洪涛,男,汉族。1964年6月出生,辽宁人。沈阳师范大学戏剧艺术学院戏曲表演系讲师。1977年入辽宁省戏剧学校京剧表演专业学习(修业7年)工生行,1983年留校任戏曲表演教学至今。最后学历为中国艺术研究院戏剧戏曲学研究生,2008、09年两次赴黎巴嫩圣约瑟夫大学孔子学院文化交流访问。2009年《中国戏剧艺术鉴赏》课程荣获沈阳师范大学“百节精彩一课”,2010年“艺术走进万家百姓 沈阳艺术惠民双百万工程”戏曲艺术部分主讲人之一,2012年《中国戏曲艺术鉴赏》课程获辽宁省教育厅举办的“辽宁省普通高校公共艺术课程优秀课评比”一等奖。辽宁省2015年辽宁省教育厅精品资源共享课程《戏曲鉴赏》课程主讲人之一,2016年教育部与超星产学合作专业综合改革项目《戏曲鉴赏》课程主讲人之一。

2.报告题目:电催化水裂解简要介绍

报告人:周丽景

报告时间:6月20日10:00——12:00

报告地点:化学化工学院308会议室

报告简介:周丽景,现为化学化工学院讲师,2015年毕业于吉林大学无机合成与制备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要研究方向为新型高效电、光和光电催化水裂解材料的探索与性能优化研究。能源问题是在任何时代、区域背景下均需重点考虑的关键问题,而在保护环境的前提下构建一个完整而持续的未来能源结构是目前环境下需要全人类正视的巨大挑战。氢气作为潜在的绿色能源载体,是目前被认为能够减轻化石燃料过度使用问题的明星能源之一。电解水制氢技术被广泛认为是非常有前景的绿色制氢路线:其原料是水,产物是氢气和氧气,反应过程清洁,所需电能可利用太阳能、风能等可持续能源转化获得。该报告对电解水作简要介绍。

3.报告题目:功能化石墨烯在第三代电化学生物传感器中的应用研究

报告人:张玲

报告时间:6月20日9:00——11:00

报告地点:化学化工学院308会议室

报告简介:张玲,沈阳师范大学副教授。本人于2007年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系分析化学专业获得博士学位,同年,进入沈阳师范大学从事教师一职。近年来,申请人始终从事电化学传感器方面的研究工作,并在无机多孔材料的合成、化学修饰及其在生物电化学传感器中的应用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科研经验。目前已获省级学术论文科技奖十余项,发表SCI检索论文三十余篇,其中影响因子3.0以上的十余篇,主持省级科研项目三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一项。自 2009 年首次将功能化石墨烯应用于第三代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的研究以来, 近几年相关研究呈增多的态势. 本报告系统总结了自 2009 年以来, 功能化石墨烯作为新型电极修饰材料在第三代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研究中的相关工作, 并阐述了其在该领域发展中遇到的问题。

4.报告题目:可充电电池的研究进展

报告人:汤兑海

报告时间:6月20日14:00——16:00

报告地点:化学化工学院308会议室

报告简介:汤兑海,2003年到2007年就读于吉林大学化学学院,获学士学位。 2007年到2009年就读于吉林大学化学学院有机化学专业,导师为母瀛教授。2009年到2012年就读于吉林大学化学学院无机化学专业,取得理学博士学位。导师为霍启升教授。期间主要从事非均相催化剂的合成与性能研究。2012年到2015年,在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从事博士后工作的研究,合作导师为王东海教授。参加美国能源部项目2项、美国国家自然基金1项、美国Ashland公司横向项目1项。随着能源短缺与环境污染的问题日益严重。可充放电电池在当今社会经济发展和百姓生活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二次电池可分为锂离子电池、钠离子电池、镁离子电池、锂硫电池等。每种电池都具有各自的优点和劣势。当前的研究热点主要是提高电池的容量和能量密度,提升电池的倍率性能及其安全性,并且适当的降低电池的成本。报告人将对这几种电池做简单的介绍和对比,并对可充放电电池的发展进行展望。

5.报告题目:等离子体在碳烟消除中的应用

报告人:刘诗鑫

报告时间:6月20日15:00——16:30

报告地点:化学化工学院308会议室

报告简介:刘诗鑫,博士,毕业于大连理工大学,化学工程与技术专业。主要研究方向:等离子体技术制备催化剂、等离子体技术在碳烟和NOx脱除中的应用,等离子体催化协同活化与转化。soot的催化燃烧是对固体颗粒进行的催化反应,soot的活化是提高soot催化燃烧速率的关键。利用低温等离子体技术将可有效降低soot的起燃温度。等离子体的电子温度高达1-10 eV,通过碰撞使反应物分子激发、分解和电离,生成大量O3、自由基和激发态分子等活性物种,这些活性物种具有更高的反应活性,具有超常的化学特性,可以与soot发生一系列复杂的物理化学反应。目前,低温等离子体辅助催化脱除soot和NOx仍存在许多问题,但已成为新的研究热点。

6.报告题目:无机微纳米材料的可控合成及应用

报告人:张红丹

报告时间:6月21日15:00——16:30

报告地点:化学化工学院308会议室

报告简介:张红丹,讲师,1988年出生,辽宁辽阳人。博士毕业于吉林大学无机化学专业。研究方向:通过绿色、高效的牺牲模板法设计合成具有中空结构的无机微纳米材料,并研究其在光催化降解及光裂解水产氢等领域的应用。随着材料科学的日益发展和成熟,无机微纳米材料在电学、光学、热学、磁学、化学以及生物学等方面均表现出了十分优异的性能,并开始被广泛使用于气敏、光电转换和光催化活性等领域。同时无机微纳米材料形貌和尺寸的可控合成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这是因为微纳米材料的物理和化学性质与其形貌和尺寸息息相关。因此无机微纳米材料的可控合成不仅可以开发很多新颖的微纳米结构,而且可以挖掘更多令人瞩目的微纳米材料的潜在应用价值。

7.报告题目:沸石分子筛简介及应用

报告人:程鹏

报告时间:6月21日14:00——16:00

报告地点:化学化工学院308会议室

报告简介:程鹏,男,化学化工学院,副教授。毕业于吉林大学,无机化学专业。师从于吉红院士,主要从事沸石分子筛的合成与性质研究;利用羟基自由基绿色合成分子筛材料。

沸石分子筛材料是一类由TO4四面体组成的具有规则孔道结构的三维延展骨架化合物。由于其组成和孔道多样,沸石分子筛材料广泛地应用于离子交换、石油化工、气体分离及吸附等领域。人们对沸石分子筛的关注度也随着其越来越多的应用而增加。

8.报告题目:三五族半导体纳米线的制备与应用

报告人:杨巡宇

报告时间:6月21日 10:00——12:00

报告地点:化学化工学院308会议室

报告简介:杨巡宇,毕业于吉林大学化学学院,主要研究领域为设计与合成具有特殊物理与化学性质的三五族半导体、氧化物半导体、稀土氧化物纳米材料,探索它们在能源与环境催化方面的应用与机理。介绍氧化锌,锑化铟,氮化铟镓等三五族半导体纳米线的设计与制备方法,表征手段,及在光催化分解水,光伏电池方面的应用。

9.报告题目:高效纳米金催化剂制备及其CO-PROX反应性能

报告人:苗雨欣

报告时间:6月21日9:00——11:00

报告地点:化学化工学院308会议室

报告简介:苗雨欣,讲师,2016年毕业于大连理工大学,获化学工程与技术专业博士学位。同年进入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理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至今已发表10余篇论文,其中包括Chem.  Commun., RSC Adv., Gold Bull.,等SCI论文6篇。主要从事纳米材料和多相催化反应过程的应用基础研究。针对能源与环境催化领域的典型反应所涉及的催化剂活性、选择性和稳定性问题,开展纳米催化材料的合成化学、结构调控及反应机理研究。在PEMFC工作温度(80-120 oC)条件下,具有高活性和性能稳定的Au催化剂合成仍是当前的研究难点。在前期工作基础上,我们利用Au与CeO2之间的相互作用,采用CeO2对氧化铝表面进行修饰,在催化剂表面引入了氧空位,从而增强Au与Al2O3载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所制备的Au-Cu/CeO2/Al2O3催化剂不仅可以改善催化剂的CO-PROX反应性能,而且极大拓宽了其CO完全转化温度窗口(80-110 oC),这可能与Ce的引入对催化剂中Au与载体相互作用及其还原性能的调变有关。

10.报告题目:DNL-6分子筛酸性和吸附性质的理论计算研究

报告人:赵丹

报告时间:6月22日15:00——16:30

报告地点:化学化工学院308会议室

报告简介:赵丹,讲师,2016.03至今在沈阳师范大学工作。曾在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在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做科研助理工作,主要研究方向是分子筛性质及其催化反应机理和分子反应动力学方面的理论计算。DNL-6分子筛是一种RHO结构类型的分子筛催化剂。报告结合分子动力学和密度泛函的理论,研究计算Al和P在不同T位取代后相关的结构参数,以及不同取代位点的去质子化能和对CO2、CH4的吸附能等。通过分析不同局域取代现象,确定DNL-6分子筛的结构性质,探索Brønsted酸的酸位和强度机制,揭示DNL-6分子筛结构的活性位点和吸附能力之间的关系,为进一步研究DNL-6分子筛的择形选择性和催化反应机理等其他性质提供理论基。

11.报告题目:大孔基催化剂用于柴油炭烟颗粒氧化消除的研究

报告人:于学华

报告时间:6月22日10:00——12:00

报告地点:化学化工学院308会议室

报告简介:于学华,男,1986年出生,博士,副教授。2012年毕业于鲁东大学获硕士学位,2015年毕业于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获博士学位,2015年7月进入沈阳师范大学工作。主要从事有关大气环境污染催化治理催化剂的研发,在室内甲醛催化净化催化剂、柴油机尾气炭烟颗粒催化燃烧催化剂等方面开展研究工作。目前,已在国内外著名杂志J. Phys. Chem. C、Ind. Eng. Chem. Res.、RSC Adv.、Catal. Sci. Technol.、J. Nanopart. Res、中国科学等发表论文10余篇,参与申请专利6项,已授权4项。主持国家级、省部级及校级项目4项,参与国家973、863、国家自然基金项目多项,参加国际国内学术会议10余次,并多次在国际会议上做口头报告。近年来,雾霾、光化学烟雾以及酸雨等大气污染问题频发,这些污染问题与机动车排放的污染物密切相关,机动车排放的污染物已经成为城市大气PM2.5的主要来源之一。柴油车尾气污染物中的炭烟颗粒能够吸附其他有毒有害的物质,对人类的生命安全造成极大的威胁,开展消除炭烟颗粒的研究对保护环境和发展经济有深远的意义。催化净化催化剂的研发是柴油车尾气后处理技术的核心因素。因此,研制高活性的大孔基炭烟燃烧催化剂是一项非常重要的研究课题,对柴油车尾气后处理技术的广泛应用、保护环境和发展经济有深远的意义。

12.报告题目:光诱导的有机合成反应

报告人:杨晓博

报告时间:6月22日14:00——16:00

报告地点:化学化工学院308会议室

报告简介:杨晓博,1986年生,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2007年毕业于北京化工大学获工学学学士学位,2013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化学系有机化学专业,获理学博士学位,同年9月进入沈阳师范大学工作。2014年入选辽宁省高等学校优秀人才支持计划。研究方向为催化有机合成,主要包括过渡金属催化的杂环化合物的合成,光诱导的含氮杂环化合物的合成。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等多个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发表论文10余篇。近年来,能源问题日益凸显,寻找新能源材料及合理利用光能成为困扰世界的难题。光诱导的交叉偶联反应因其合理利用了光能,反应简单高效,成为在有机合成方法学领域继过渡金属催化的偶联反应之后又一重大发现,受到越来越多化学工作者的青睐。经过近些年的发展,光诱导的交叉偶联反应已经可以很好构建碳氮键、碳氧键、碳硫键、碳碳键等。

13.报告题目:PtSn/s-SiO2催化剂的设计合成及丙烷催化脱氢性能研究

报告人:范晓强

报告时间:6月22日9:00——11:00

报告地点:化学化工学院308会议室

报告简介:范晓强,博士,副教授。2009年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2009年进入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硕博连读,并于2015年6月毕业,获工学博士学位。自2009年以来,一直从事天然气催化转化催化剂的设计与制备研究,尤其是丙烷催化脱氢及氧化脱氢催化剂的设计及性能研究;获得国家及省部级项目2项。丙烷直接脱氢制丙烯是缓解丙烯供需矛盾的有效途径之一,也是低碳烷烃催化转化的研究热点之一。基于Pt基催化剂在丙烷脱氢反应中的重要性及其易于结焦和烧结失活的问题,本研究构建了骨架限域的多孔纳米氧化硅负载的PtSn催化剂,使Pt限域在氧化硅骨架中,从而有效抑制副反应的发生,并提高催化剂抗烧结性能。